购物资讯
孩子学习汉字,如果从记读音、笔画、部首、偏旁的角度入手,学习就会变得枯燥。孩子喜欢图像,喜欢富有生命力的动画,如果孩子学习汉字,从古文字形入手,汉字的学习就会变得有趣。 众所周知,汉字中的“高”含义是从下向上的距离大,离地面远,跟“低”或“矮”相对。可是,这含义听起来还是有些抽象,如果照按这个意思和孩子讲,孩子的印象也不太深刻。那有没有让孩子一看就懂、一听就明白的办法呢? 答案是:有的。 答案就在它的古文字形中,“高”的字形也写为“髙”,以下2张动图来自《象形识字》App,甲骨文字形如下: “高”的甲骨文动画1 《象形识字》App制作 “高”的甲骨文动画2 《象形识字》App制作 《象形识字》App在各手机的应用商城中均可下载。 甲骨文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,主要刻在龟甲或兽骨上,距今有3600年以上。 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,能把具体的事物以较为抽象的图案刻画出来。 在“高”甲骨文 ...
​作者:大禹昆仑 日期:2021年11月2日 《甲骨文精粹释译》拓片547: 卜辞中出现的特殊形状的“土”字: 王国维在其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》中推测此类“土”字为“相士”的别名,并以《荀子解蔽》:“乘杜作乘马”之“杜”,推论“士”通“土”,从而得出此类卜辞中的“土”即指“相士”的结论。 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》关于“相士”的论述原文如下: 从王国维文章中看出他并不能确定“土”是否就是指“相士”,毕竟这个推论过程实在是有些勉强,而在中国古籍文献中也从来就没有“相士”别名为“土”的记载。 目前为止,已找到的“相士”二字甲骨文、金文象形图形如下: 其中“相士”的“士”其甲骨文金文象形应是兵器插在架子上的场景。 在之前我已破解这个“相士”的“士”其最初原型是指古埃及的“山”符号。 这个古埃及“山”符号当“外国”讲。 其发音就含有“相士”的古音。 在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王名圈上有各商 ...
峄山碑字解116利 利:皆为“利”来,“利”从何来? 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司马迁《史记货殖列传》的这句话,把一个“利”字说到了极致。 为了利益,多少人蜂拥而至!为了利益,多少人各奔东西!连那些大名鼎鼎的政治家也毫不掩饰地叫嚣:“没有永恒的朋友,只有永恒的利益!” 既然“利”字如此高调炫目,那么最早的“利”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这个字是如何演变成如今的“利”字呢? 《说文解字》解释“利”:“铦(xin)也,从刀。和然后利,从和省。《易》曰:利者,义之和也。” “铦”是什么意思呢?《段注》:“铦者,臿(ch臿同锸,今称铁锹)属,引伸为铦利字。铦利引伸为凡利害之利。”说到“铦” 就要先了解一下“臿”,“臿”读ch,同锸,今称铁锹。“铦”是一种农具,一种很锋利的农具,引申指“锋利”。 《说文解字》对“利”的解释是:“锋利,从刀。和顺协调然后有利,所以从和省。《易经》说:利益, ...
大家好,欢迎来到汉字解密。我是谭飞。 我们一般都将“多”看成是上下两个夕相叠加而成的。 前期甲骨文中常用“月”中加了一点的字形来表示“夕”。 一般来说夕阳西下,月亮就升起来了,两者密切相关,所以人们造“夕”这个字时是以“月”为基础的。因为“夕”与“月”都十分常用,为免混淆,古人于是在“月”里边加增一笔以相区分。 后期甲骨文“月”“夕”字形互换,用月中不加点的字形表示“夕”。这种写法一直沿袭了下来。这也是为什么小篆里“月”与“夕”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多了一斜线。 不过,从甲骨文字形来看,“多”不太像是两个“夕”叠加而成的,“夕”在甲骨文里象弯弯的月亮,而多的这两个部件哪儿像月亮呢? 王国维先生认为组成“多”两个部件:“多从二肉,会意。” 我们可以看看甲骨文里“祭”的字形: 甲骨文的“祭”以手持肉,会祭祀之意。不难发现,象肉形的部件写法与“多”的部件十分相似,应该取象于同一事物。 “多”大概是用肉 ...
【解字】 皮:由“又”和省减后的“革”两个部分组成,表示用手剥取兽皮的意思。《说文》:“剥取兽革者谓之皮”。引申之,剥下来的兽皮也称为皮。卜辞中含义不明。在六书中属于会意。 【皮字常见字形】 资料来源:《甲骨文常用字字典》 【解字】 带:像用丝绳编织而成的衣带之形。卜辞中用作人名和方国名。在六书中属于象形。 【带字常见字形】 资料来源:《甲骨文常用字字典》
前面的文章讲过,甲骨文「人」取像自「侧视之人」,而「大」则取像于「正视之人」: 《說文》: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故大象人形。 「大」字象「人正面站立,两臂下垂」,以此表示「成年人」,与「子」相对。 所以,「大」的本义为「大人」,引申表示「大小」之「大」。 「大」与「太」是汉字中非常典型的「一字分化」模式,「大、太」上古音相同,本为一字,「太」为后起字,大约在战国时代分化。 战国楚简和战国陶文中的「太」: 司马迁的官职叫「太史」,古代三公之一的「太保」,在甲、金文中都称为「大史、大保」。 如《合集1672》中的「大史」 如金文中的「大保」(《集成4140》大保簋): 经传文献中「太、大」互训: 《尚書.禹貢》:「既修太原,至于岳陽。」孔穎達疏:「太原,原之大者。」 《莊子.天下》:「建之以常無有,主之以太一。」成玄英疏:「太者廣大之名。」 「大」作为单字表达「大小」之「大」,但是作为偏旁部 ...
在很多时候,我们对有的字实在搞不清楚是什么意思的时候,就放弃了,就再也不会去理会它了,比方说“刃”字,大家都知道没有一点是“刀”字,那么多了这么一点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估计是没有人能够正确回答上来了。 搞清楚这一点的意思,还得从“刀”字入手。有的人就纳闷了,“刀”就是刀,有什么好说的!话不多说,我们先看看甲骨文的“刀”是什么意思再说。 刀:甲骨文的意思是指划(豁)开用的工具,也就是说特别锋利的工具,换句话说就是一下子就能使裂开一条口子的工具。本义是指锋利。 我们说,特别锋利的东西,不是薄就是尖,而薄和尖的东西又特别脆弱,稍不注意很容易就会出现豁子或断掉。例如我们用的菜刀,就会出现豁子。如图 那么豁子那个地方的那一块东西,就是“刃”字上的那一点。因此“刃”的解释是这样的: 刃的甲骨文意思是指锋利的地方掉下来一点儿,也就是说最脆弱的地方容易掉,换句话说就是在特别薄的地方。本义是指薄弱,脆弱。
朋友们大家好,欢迎来到趣谈汉字,依然是你们的老朋友老黄,这个老呢,是老家的老,可能很多在外打拼70,80后,都有着远方的一个牵挂,那就是老家,家代表这一份温馨,一份责任。 好了,今天呢,和大家分享一个家字,家字的本义:屋内,住所 家字的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一个“宀”(min)字,指称房屋,如:家、室、宅、宫等表示与房屋有关,宀字的甲骨文写法也能明显看出来是一个房子的样子 下面是“豕”sh,即猪的意思。“豕”字的甲骨文也是很形象的能看出来是一头猪的图形,甲骨文中“犬”字与“豕”字字形相似,细微区别在于尾的长短:长尾的为“犬”,短尾的为“豕”。本来犬的尾巴就比猪的长,这个没毛病。 有意思的是,这个追逐的"逐"字就是"豕"下加一个代表"跑"的走之旁,那么看来这个“逐”的原意就是要追上一头猪并逮住它。是不是觉得细思极恐呢?原来我们追逐梦想的逐字,是逮住一头猪呀! 有一个词叫:豕心,(因为猪贪食嘛,所 ...